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中国记者

中国记者

Chinese Journalist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0-2011)

简  介:新闻专业刊物。反映国内外新闻动向,评价国内外优秀新闻作品和精彩新闻照片,研究和探讨新闻理论,交流采编经验,指导新闻实践。

  • 主管单位:新华通讯社
  • 主办单位:新华通讯社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1146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275/G2
  • 邮发代号:82-23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9期

《影像切片折射奥运精彩》 鲁鹏[1] (0-0)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 傅华[1] (4-7)

以系统性变革提升国际传播效力 陈陆军[1] (8-11)

以改革高质量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张坤[1] (12-16)

以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 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郭志民[1,2] (17-20)

立足主业抓深耕 推进改革促深融——以吉林日报近两年的改革思考和实践为例 于迅来[1];王奎龙[1] (21-24)

奋力书写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党媒答卷 黄万林[1,2] (25-29)

主流媒体推进系统性变革的方向、路径与行动——以深圳报业集团为例 丁时照[1];吴凤颖[1] (30-34)

新华社巴黎奥运会报道何以做到全程安全精彩 李拯宇[1];贺俊浩[2] (35-38)

深化“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 打造体育报道新标杆——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巴黎奥运会转播报道为例 米笑磊[1] (39-42)

奥林匹克影像传播的“内容+技术+灵感+美学”实践——新华社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巴黎奥运会报道作为与创新 李尕[1] (43-47)

如何发挥视频报道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独特作用——以中新社巴黎奥运会报道为例 范思忆[1] (48-50)

巴黎奥运会期间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经验 田绍慧[1];郝亚堃[1] (51-53)

在“碎片”中构筑真实的边界——从巴黎奥运会看媒体应对虚假信息的风险与挑战 陈卓[1] (54-55)

新质传播 向“新”而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的实践探索 杨继红[1] (56-61)

以高质量报道促进科普腾飞——新时期科普报道策略 王俊鸣[1] (62-65)

价值引领:主流媒体做好科普宣传的传播指向 曹俊卿[1] (66-70)

天文科普如何做到现象级传播?——解密新华社《星空有约》栏目的创新融合策略 刘心惠[1];朱舜[2] (71-73)

主流媒体科普报道如何“潮”起来——以潮新闻科技频道为例 杨俊霞[1,2];曾杨希[3] (74-76)

硬科技新闻如何破圈——以新华社安徽分社的创新探索为例 徐海涛[1];陈诺[1] (77-80)

科普类自媒体观察:现状与启示 陈娟[1];刘心语[1] (81-84)

体育科普报道:内容选择、形式创新及传播效果 刘昕彤[1] (85-87)

把准时代脉搏 发出新华评论好声音 孙闻[1];王亚宏[1];刘开雄[1] (88-91)

让评论员走进新闻现场——《赣事新说》的实践与思考 沈锡权[1];余贤红[1];闵尊涛[1] (92-94)

一锤定音 谁“语”争锋——国际评论报道的实践与探索 叶书宏[1];徐海静[1];陆佳飞[1] (95-98)

以“新质”观点提升新媒体评论影响力——以《今日平说》为例 袁非焱[1] (99-101)

经济新闻评论中四个表达误区及改进 郭存举[1] (102-103)

紧扣“先”和“鲜” 凸显报道新魅力——新华社《新华鲜报》栏目创新实践 陈芳[1] (104-106)

一个学习型网站的新内容生态构建 周琳[1] (107-109)

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根本 破解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难题——以成都市双流区融媒体中心为例 韩国梁[1,2];徐自毅[3] (110-114)

从互嵌、互融到深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智媒生态融合发展路径 朱琳琳[1] (115-117)

权威宣介改革成就 学理阐释理论成果——《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就和世界贡献》智库外宣报告的实践与探索 杨柳[1];马曹冉[2] (118-121)

用赤忱与热爱刻录波澜壮阔的新闻历程 卢慎勇[1] (122-124)

智媒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之路——来自“奋楫笃行,努力开创新时代新闻摄影的新局面”研讨会的思考 田建明[1,2] (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