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海学刊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江海学刊》是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以“办传世名刊、载精品力作”为宗旨,将繁荣学术和服务实践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自1958年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体现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形成了“新颖、深邃、凝重、厚实”的办刊风格,赢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目前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原创学术空间、名家专论、海外学术之窗、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文学、学术评论等。作为我国社科院系统中办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之一,该刊第一批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5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路16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856X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013/C
- 邮发代号:28-2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数据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演进逻辑、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
叶美兰[1];刘备[2];朱卫未[3]
(5-13)
数实融合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杨思莹[1,2];白桦[2];李政[3]
(14-20)
创新联合体组态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兼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技术攻关范式
夏后学[1]
(21-28)
新质生产力何以驱动中国式新型工业化——以数字经济为场域的分析
张军[1];黎峰[2]
(29-35)
“文道关系”的审美生成论——一个伟大传统的再认识
刘锋杰[1,2]
(36-46)
《东坡八首》与东坡自号时间考
文艳蓉[1]
(46-46)
文明共生呼唤共生文明:从消极共生到积极共生
沈湘平[1];周春兰[2]
(47-55)
新地平线——第二开端理论概释
刘啸霆[1,2,3]
(56-66)
全球化辩证法研究——关于全球化发展态势与内在张力的哲学解释
薛晓源[1]
(67-77)
“油然而生”考辨
金玉卓[1]
(77-77)
从共主观性现象学到全球化共同体的构成
李晓进[1]
(78-86)
阿多诺“力场”概念的形而上学内涵
谢永康[1]
(87-94)
中介、交换抽象与功能性总体:阿多诺社会哲学的三个思想层面
李乾坤[1]
(95-103)
论荀子的“本心”:认识心、主宰心及其他
丁四新[1]
(104-115)
《尚书》“孚佑”新诠
卞仁海[1]
(115-115)
新发展社会学: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田毅鹏[1]
(116-125)
确定性的终结:新发展社会学的范式确立与边界扩展
文军[1,2];王云龙[1]
(126-136)
战争与社会:中国军事社会学的学术脉络与未来发展
彭荣础[1]
(137-146)
文化再嵌入:乡村治理中传统积分制的优化——基于天津市Z村的案例研究
程同顺[1,2];刘佳[1]
(147-156)
“宁波争贡之役”被俘倭夷姓名考释
王华锋[1]
(156-156)
社会科学研究中因果识别的最小假设原则及其运用——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例
张冰倩[1];臧雷振[2];张端[3]
(157-166)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共识机制”: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组织学解释
张翔[1];洪一晨[2]
(167-175)
法律规范性的概念重构:一种可辩护的指引
雷磊[1];黄顺利[2,3]
(176-183)
数据知识产权赋权的困局与破解
高莉[1]
(184-192)
吴树平辑《东观汉记》胡广、赵熹事补正
王亮军[1]
(192-192)
清代义图制的一个地方形态:徽州休宁急公户的考察
刘永华[1]
(193-208)
《逍遥游》无待说辨
李锐[1]
(208-208)
杂字习读与记账登簿——兼谈明清以来民众识字率基准问题
温海波[1]
(209-219)
晚清徽州乡村家庭的洋货消费(1881—1908)——以“胡廷卿家庭收支账簿”为核心
董乾坤[1]
(220-228)
“文化”与“社会”:英国新社会史文化主义范式综论
范莉莉[1]
(229-237)
刘熙载“体约用博”赋论考义
许结[1]
(238-245)
丛书出版视角下的清初考证著作——以《檀几丛书》《昭代丛书》为中心
周昕晖[1]
(246-254)
《几度凌霜傲雪》中国画(麻布)
宋华
(25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