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泊科学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哥白尼索引(2020)、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20)、美国化学文摘(2015)、工程索引(2019)、Scopus数据库(2019)、俄罗斯文摘杂志(2015)、CSA-ProQuest数据库(2019)
简 介:《湖泊科学》创刊于1989年,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联合主办,主要报道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 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 创刊时间:198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5427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331/P
- 邮发代号:28-201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蓝藻-细菌互作及其对碳、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张玉晴[1,2];刘佳音[4];蔡元锋[3];张民[1];史小丽[1];杜瑛珣[1];苏雅玲[1];施丽梅[1];吴庆龙[1]
(339-353)
基于降雨径流事件的小流域农业面源自动监测采样策略:微综述
王超[1,2];申田田[3];陈邵柠[3];付婷[1,2];柳根[1,2];徐建锋[1,2];尹炜[4,5]
(354-367)
浅水湖泊水生植被和藻类水华时空演变遥感长期监测:以太湖流域长荡湖为例(1985-2021年)
黄林生[1];倪贵高[1,2];王康[1,2];赵晋陵[1];罗菊花[2]
(368-377)
基于修正的增强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的富营养化水体信息提取研究
宋昊[1,3,4];潘鑫[2,3];谢文英[1,3];杨子[1,3];黄祚继[4];王春林[4];杨英宝[2,3]
(378-388)
中营养湖泊(四川邛海)偶发性藻类水华遥感提取及原因初探
贺诗文[1,2,3];张运林[1,2,3];李娜[1,3];罗菊花[2,3,4]
(389-400)
蓝藻生长与衰亡对太湖沉积物-上覆水系统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及其来源途径
吴铭杰[1,2];许海[2];詹旭[1];邱雨[2];孙宏伟[1,2];秦伯强[2];朱广伟[2];张运林[2]
(401-414)
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驱动因素
孟洋洋[1,2,3];王丽雅[1,2,3];朱睿[4];周永强[1,2];施坤[1,2];张恩楼[1,2,3];张民[1,2,3]
(415-428)
上海鹦鹉洲湿地与外围河道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子
韦梦琳[1,2];李法云[1,2];洪天宇[1];吴海鹏[3];刘天依[1];赵坤[1,4]
(429-445)
围垦区与湖区沉积物磷形态赋存特征及吸附能力的对比研究——以江汉平原沉湖湿地为例
姜婷[1];马腾[1,3];彭子琪[1];郑波林[1,2];姜倩倩[1]
(446-456)
湖泛时解磷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周仕伟[1];焦一滢[2];朱智杰[1];薛思敏[1];李睿泽[1];戴煜泰[1];陈默[1]
(457-467)
不同光辐照强度下丰水期典型淡水养殖池塘溶解性有机质光化学特征
郑京成[1,2];陈丙法[2];顾鑫才[1,2];刘宏[1];冯慕华[3];张程[1,2];韩士群[2]
(468-480)
洱海中北部水体DOM的同位素和荧光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指示意义
陈玥[1];赵青峰[1];张灿[2];李祥忠[3];何毓新[1]
(481-495)
2019-2023年洪湖水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解析
张潇文[1,2];彭雪[1];邓兆林[3];葛芳杰[1];张浩坤[1,2];王宁俊[3];方梦婕[1,4];熊玙璠[1,5];张璐[1];李霞[1,4];张淑娴[1,2];吴振斌[1,4];刘碧云[1]
(496-507)
基于机器学习的总溶解气体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
杨玲[1];杨慧霞[1];王云云[1];姚云波[1];王顺[1]
(508-516)
澜沧江自然河道-梯级水库河流碳迁移转化过程昼夜变化分析
武恩鹏[1,2];孙会国[1,2];刘文景[1,2];徐志方[1,2]
(517-531)
基于胃含物分析法和eDNA宏条形码技术的鄱阳湖凶猛性鱼类食性分析
赵明光[1,2,3];冯广朋[1,2,3];王海华[1];陈建华[3];沈晨晨[2];张燕萍[1];章海鑫[1];傅义龙[1];姚远[1];徐维康[3]
(532-542)
围网拆除前后长江下游升金湖鱼类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施晨曦[1,2,3];梁阳阳[4];谢畅[1,2,3];蒋忠冠[1]
(543-554)
不同补水方式下鱼道进口诱鱼效果分析
谭均军[1,2,3];王德辰[1,2];王渊洋[1,2];孙钧键[1,2];成必新[4];朱冬舟[4];严鑫[4];柯森繁[1,2,3];李新宇[1,2];石小涛[1,2,3]
(555-565)
鲢鳙放养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季节演替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欣蕾[1];商静雯[1];王耀伟[1];孙敏芳[1];韩嘉敏[1];张诗苑[1];李文琦[1];秦海明[1]
(566-577)
河流网络位置对赤水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群落构建过程的影响
陈展彦[1,2,4];莫扬新[2,5];赵先富[3];谢志才[2];江忆南[2];张君倩[2];白雪[2];陈笔[1,4];王莉[1];李正飞[2]
(578-589)
不同退水时间对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杨雯娟[1,2];夏少霞[1,2];于秀波[1,2]
(590-599)
基于复杂网络的水资源承载力系统指标间耦合关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贾玉博[1,2];粟晓玲[1,2];褚江东[1,2];朱兴宇[1,2];吴海江[1,2]
(600-611)
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库调控对洪水过程的影响——以赣江上游平江流域为例
陈峻琳[1,2];温天福[1,3];李国芳[2];肖勇[1];张静文[1,3];鲁翔宇[1,4]
(612-626)
考虑区域异质性的太湖流域极端降雨对城镇化的响应规律
蒋飞卿[1,2,3];朱易青[4];董家贤[5];夏翔[1,2,3];牛智星[1,2,3];嵇海祥[1,2,3];王赠安[6]
(627-639)
一种改进的量化水库运行影响的水文改变度评价方法:以长江中游(宜昌-大通段)为例
戴明龙[2,4];祁俊丽[3];仇红亚[4];秦友伟[3];张冬冬[2]
(640-650)
区域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洪水预报模型研究
叶可佳[1];梁忠民[1];陈红雨[2];钱名开[1,2];胡义明[1];王军[1];李彬权[1]
(651-659)
基于同位素三元混合模型的流域降水水汽来源剖析——以2022年干旱背景下三峡库区为例
潘晓龙[1,2];王卫光[1,2,3];邢万秋[1,2];魏佳[1,2];叶宗超[1,2];曹明珠[1,2];李虹彬[1,2];孙博凯[1,2];朱世峰[1,2];於嘉禾[1,2];候沂辰[1,2]
(660-674)
长江下游升金湖过去千年有机碳埋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韩瑞超[1,2];汪勇[1,2];马再园[1,2];金院[1,3];吴立[1,2]
(675-688)
鄱阳湖全天候水位-面积逐日数据集(2014-2023年)
李昕悦[1,2,3];谢涛[1];马荣华[2,3]
(68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