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广西科学

广西科学

Guangxi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美国化学文摘(2015)

简  介:《广西科学》是广西科学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1994年创刊,双月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刊物实行专家办刊的方式,以栏目专家的科研优势形成栏目优势,打造出我刊的特色栏目。登载的论文主要反映广西特色资源和特色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包括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学术综述和科技信息等。

  • 主管单位:广西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西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 创刊时间:199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岭路9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9164
  •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206/G3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4期

新污染物环境生态效应研究热点 王晓慧[1];蒲高忠[1] (613-621)

淡水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研究热点与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李秀林[1,2,3,4];王晓飞[2];王晓慧[3];李海翔[4];杨稳[1];蒲高忠[3] (622-634)

郑州市重点行业VOCs治理效率与减排潜力研究 孙鹏[1];罗艺琳[1];刘洋[2];李方[3];付广宇[1];徐媛倩[1];曹佳慧[1];岳利波[1];曹霞[1] (635-644)

许昌市典型污染过程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研究 徐媛倩[1];付广宇[1];孙鹏[1];罗艺琳[1];曹佳慧[1];来子淳[1];孙航航[1];吕健翔[1];王杰[1];曹霞[1] (645-656)

基于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的有机发光材料接触和吸入危害性评估 陈锐烽[1,2];冯晶晶[2];莫凌[2];蒋倩文[2];黄亮亮[1];廖建雄[1,2] (657-664)

纳米ZnO影响下丹江口水库消落区锈病对枯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杨锦霞[1,2];张成[1,2];汪小溪[3];周俊容[1];张涵琪[1];鲍文华[1];叶如梦[2];田锴[1,2] (665-675)

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研究进展 罗超[1,2];陈艳露[1];房文霞[1];吴小刚[2];李世东[3];郭荣君[3];汪斌[1] (676-687)

黄曲霉果胶酶的酶学特性及其在白玉兰落叶水解中的应用 冼亮[1];秦艳[1];蒋永强[2];陶平[3];刘思伽[4];李龙婷[3];宁健[3];李亿[1];梁戈[1];王青艳[1] (688-697)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表层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何昕诺[1,2,3];覃云斌[1,2,3];马姜明[1,2,3];孙晨茜[1,2];丁苏雅[1,2,3];潘于[1,2];黄慧欣[1,2];潘心茹[1,2];姜雪芳[1,2];高宇凡[1,2] (698-711)

基于响应面法的海南风吹楠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徐坚旺[1,2];韦霄[2];唐健民[2];邹蓉[2] (712-722)

光环境对鱼腥草开花、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赵帅歌[1,2,3];刘宝玉[2,3];王满莲[2,3];唐辉[2,3];聂成[2,4];张永凯[2,4];郑玉梅[2,5] (723-730)

耐热微泡菌Microbulbifer thermotolerans YLW106几丁质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欧阳玉滢[1];林梅[2];王巧贞[2];卢波[2];吕心悦[3];黄俊[2];周蓉[2];梁士颉[2];覃秋容[2];王青艳[2];黄庶识[2];廖思明[1,2] (731-741)

后水湾深水网箱养殖区水环境的时空变化和营养状态分析 庞巧珠[1];陈丹丹[1];陈晓慧[1];谢海群[1];梁计林[1] (742-753)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小花老鼠簕遗传多样性研究 高霆炜[1];童立豪[1];钟云旭[1];阎冰[1];陈思婷[1] (754-762)

基于锈斑蟳简化基因组数据的微卫星DNA标记开发 唐棣[1];杨明秋[1];邹雄[2];刘洪涛[1] (763-772)

基于VMD-GRAU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谢金财[1,2];于千城[1,2];王之赐[1,2];胡智勇[1,2];于绪龙[1,2];王澳强[1,2] (773-780)

基于机器学习的静脉溶栓时间窗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模型建立与验证 周辉[1];冯兵[2];刘旭日[1];邹勇[1];唐慧[1];黄钦彬[2];陈庭军[2];邹东华[3] (781-787)

硫铁矿/菱铁矿复合矿源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磷性能 李金城[1];陆祖贤[1];井含佳[1];刘晨[2];王怡可[1] (788-796)

基于安全能量效率的全双工异构无线携能通信网络波束成形设计 朱晴[1,2];李陶深[1,2];吕品[2] (797-807)

不同树种混交模式对南亚热带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王帅康[1,2];栾军伟[3];王树梅[2];尤业明[1];贺明霞[1,2];黄海梅[1];黄雪蔓[1] (80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