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xi University
简 介: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突出学术性、地方性为重点,为地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平台,成为千里河西走廊学术交流主阵地,成为河西走廊学人研究河西的信息服务中心,成为反映河西走廊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和人文生活的窗口。
- 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西学院
- 创刊时间:198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北环路84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0520
- 国内统一刊号:CN 62-1171/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体性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及践行路径——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探究
冯瑞[1]
(1-8)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对“社会加速与共鸣”的论见与审思
戴亮[1];陈晓林[1]
(9-16)
明清时期民勤的移民、宗族与多元文化——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史研究之四
谢继忠[1]
(17-27)
西夏黑河桥碑对河西地区民间平天仙姑信仰影响探析
崔云胜[1]
(28-32)
坍塌石窟的考古发掘与保护加固——以武威亥母寺西夏洞窟为例
蒋超年[1,2]
(33-41)
吐鲁番晋唐墓葬考古所见汉文化传承——以出土文书的书写意识为中心
李亚栋[1]
(42-49)
黄文弼所获《天山县申车坊新生犊残牒》文书整理相关问题考析
仵婷[1]
(50-56)
构式“个个+都”的历史演变和语法研究
陈曦宇[1]
(57-65)
并列式同素逆序同义形容词词素序初探
陈中钰[1]
(66-73)
再次翻开都市的褶皱——贾平凹《暂坐》解读
孙玉玲[1]
(74-80)
结构形态与语言意指的形态——普罗普与约勒斯的童话观比较研究
邹强娥[1]
(81-88)
文学场域中叶君健抗战作品的海外传播
崔明凤[1]
(89-96)
传统家训文化研究面临的困境与解决的路径
张文禄[1]
(97-102)
信息处理、社会教化与文化再现:肃北岩画的媒介功能研究
任中杰[1]
(103-11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才培养需求及其实现路径
马雪琴[1];马富成[1]
(112-116)
基于《量表》的大学英语写作校本促学评价应用研究
周彦军[1]
(117-122)
“双减政策”下高校与小学合作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河西学院-甘州区西街小学为例
冯鹏[1,2,3];许小敏[1,2,3];张雅娴[1];田永衍[1,2];郭军雄[1,3];陆晓琴[4];王海燕[4];王雅云[1];易颖[1];宋漉野[1]
(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