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经济
Ecological Economy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简 介:本刊自改版以来,关注全球生态经济领域的热点事件,唤起全民生态意识,传播生态经济知识,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瞩目,成为领导实施生态与社会可持发展战略决策的参谋;企业通过保护、开发生物资源创造生态财富的助手;广大读者关心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家园的益友。
-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昆明市环城西路577号云南省社科院大楼2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4407
- 国内统一刊号:CN 53-1193/F
- 邮发代号:64-5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8期
欧盟多举措加强空气污染治理
侯晓丽[1];杨英法[2]
(1-4)
荒漠化影响全球近一半人口
吴洁[1];余灏哲[1];刘雨青[2]
(5-8)
我国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程利滨[1]
(9-12)
“两山”理念的提出缘起、发展历程和浙江实践
沈满洪[1];冯虎[2]
(13-20)
“两山”理念的政策脉络、实践成效与发展趋势
董战峰[1];徐彩瑶[2,3]
(21-32)
“两山”理念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成就与典型经验
庄贵阳[1];丁斐[2]
(33-41)
“两山”理念与新质生产力: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绿色特质
孙博文[1,2,3]
(42-51)
经济发展水平重塑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江越[1,2];曹娟娟[2,3];陈浩[4]
(52-59)
数字金融赋能碳减排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研究
汪淑娟[1,2];王翠利[1];邝智慧[1]
(60-67)
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PVAR模型的互动影响关系研究
吕洁华[1];孙喆[1];王明晖[1];蔡秀亭[1]
(68-78)
碳交易试点政策发展现状及其对公共建筑的碳减排效应分析
朱维娜[1];秦颖[1];马丁媛[1];黄道涵[1]
(79-86)
“双碳”目标下中国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水资源使用研究
霍经纬[1];田成诗[2]
(87-93)
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
王韶华[1];李庆怡[1];张伟[1]
(94-102)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冗余资源的“U”型调节效应
葛元骎[1];何洋[1];赵瑞彤[1]
(103-114)
TOE框架下区域绿色创新水平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动态QCA分析
徐素波[1];胡春晓[1]
(115-122)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城镇化的交互逻辑及实践探索
周为[1];蒋济蔚[1]
(123-135)
数字经济能否推动城乡绿色协调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巩前胜[1];张海瑶[1];赵松[1]
(136-144)
数字经济赋能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
何春[1];张奥[2];茹麒月[3];刘荣增[4]
(145-151)
新质生产力赋能低碳农业发展: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
万凌霄[1];彭珈祺[2]
(152-158)
绿色农业与粮食未来:地方居民视角下的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市J村为例
何涓[1];陈亚颦[1]
(159-168)
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发展效率的影响——基于民间投资视角
李凯风[1];李子涵[1]
(169-177)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EOD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分析
代毓[1];张立秋[1];赵云皓[2,3];卢静[3];杨高玄[3]
(178-185)
都市圈碳源、碳汇空间治理研究综述与拓展研究思路
陈锦富[1,2,3];李建兴[1,2,3];郝子纯[1,2,3]
(186-192)
黄河流域碳压力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研究
高赢[1]
(193-200)
1980—2035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碳储量时空格局演化分析——基于FLUS-InVEST模型
王文娟[1];赵振坤[1];赵东方[1]
(201-210)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李军军[1];黄馨郁[1];刘文心[1]
(211-221)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要素的搭配逻辑效应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金福子[1];雨静[1];邢畅[1]
(222-229)
我国绿色消费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
吴岚蒙[1]
(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