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北京教育:高教

北京教育:高教

Beijing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曾用刊名:北京教育(高教版);北京高等教育

简  介:本刊是普教专业性刊物。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报道普教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交流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经验,透析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 创刊时间:1949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13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7997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29/G4
  • 邮发代号:82-48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7期

近五年首都高等教育科技成果产出概况 孙旭[1];赵新亮[1] (4-5)

双化协同 质量为先 坚定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聂祚仁[1,2] (6-9)

高等教育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三个问题 周廷勇[1] (10-15)

学科优化如何赋能人才自主培养——我国高校学科优化的特征审视与困境突破 杜瑞军[1];郭馨鸽[1];孙旭[1] (16-22)

通识教育体系的本土性构建:发展特征及挑战 李会春[1] (23-25)

以学术成果的创新水平论英雄 马陆亭[1] (26-26)

共同治理视域下高校教师学术不端的表现、归因及其改进策略 许蔚萍[1] (27-29)

数字化赋能研究生教育管理:价值、目标与路径 江宇辉[1];杨帆[1];高跃[2] (30-32)

知华友华视角下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刘晶[1];方欣[1];郭德侠[1] (33-35)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付帅[1];刘严欣[1];常立权[1] (36-38)

以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应然、实然与使然 钟道邦[1] (39-42)

新时代高校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育人的实现进路 饶旭鹏[1];武路雨[1] (43-47)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资源供给析论 杨少晨[1];邵将[2];李彦冰[2] (48-50)

基于NVivo质性分析的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田芷米[1];李双双[2] (51-53)

以“五维六形”模式构建特色数字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刘辉[1];张蓓[2] (54-56)

坚持公平正义是代表作评价实施的根本保证 杜学亮[1] (57-60)

思政教育对高校学生劳动意愿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和学生骨干身份的调节效应 田军[1];钟宇洋[1] (61-63)

高校青年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及对策分析 程乾[1];邵英华[1];张驰[1] (64-66)

教育强国视阈下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与育人实践研究 陈国秀[1] (67-69)

本科生导师制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王亚[1];李玉华[1];何璐[2];高静[3] (70-72)

新时代高校挖掘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实践路径 杨光永[1] (73-75)

哈佛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机制与启示 龙鸿宇[1] (76-80)

国产自主大模型引领高校党建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 谢蔚泓[1];刘莲[1];祝烈煌[1] (82-84)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刘芳熙[1];刘检华[1];刘欣[2] (85-87)

党建引领高校多校区资源配置效能提升——以北京理工大学京津冀多校区为例 张东[1];郭宏伟[1];姚朋君[1];赵睿英[1] (88-90)

红色军工文化融入高校党建育人机制路径探索 牟雪娇[1];程兴旺[1];张龙泽[1] (91-93)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离退休干部“六好”党支部示范创建研究 辛丽春[1];张淑玲[1] (94-96)

“五突出五聚焦”提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为例 刘丽波[1] (98-100)

习近平文化思想赋能学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三个维度 牛利坡[1] (101-103)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品牌建设路径 孙林[1];夏梦洁[1] (104-106)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程熙[1] (107-109)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局囿与突破——基于一种系统思维的生态视角 靳晓曼[1];李伊涵[1]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