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中外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注重对历代教育思想、传统民族文化及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读者对象为文科高等院校师生及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有英文目次。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56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020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514/C
- 邮发代号:2-9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欧战与梁启超中华民族认同的深化
郑师渠[1]
(5-19)
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推进路径
沈江平[1];武磊[1,2]
(20-29)
抗战时期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王峰[1]
(30-39)
英国对中国长城抗战的关注和态度
张皓[1]
(40-57)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前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分析与思考建议
庞丽娟[1];王红蕾[1];雷雅娴[1]
(58-66)
普惠托育服务精准供给的优化路径:基于家庭需求的差别化识别
洪秀敏[1];勾嘉雯[1];赵思婕[1]
(67-75)
我国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困境解析与突破路径
郑勤华[1];刘司卓[1]
(76-84)
论心理健康的内涵与外延
林崇德[1];李庆安[1]
(85-95)
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理论、路径与干预
王博晨[1];金灿灿[1]
(96-107)
张经送行诗卷的仕隐观及文学书写方式
左东岭[1]
(108-119)
传统中国“象”思维演进的三阶段及《书》象的呈现方式
赵培[1]
(120-130)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出口增长:基于供应链配置的新视角
韩金镕[1];蔡宏波[2]
(131-140)
数字要素驱动业集聚的城市碳减排效应
屠西伟[1]
(141-150)
构建现代企业年金制度:功能定位、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
孙守纪[1];谢远涛[1]
(15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