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传媒
Today's Mass Media
曾用刊名:报刊之友
简 介:《今传媒》是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在10多年的办刊经历中,得到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作者的关爱及大力支持。办刊理念:关注今日传媒,评论传媒、推介传媒、研究传媒、服务传媒,贴近传媒人和传媒市场,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 办刊定位:围绕传媒主题,用新理论、新观点、新视角、新模式、新技术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成为国内最具权威的传媒行业专业期刊之一。 主要内容:传媒管理机构的政策法规信息发布及解读,业界重大新闻动态及分析,传媒产业与传媒市场研究,传媒界专业学术探讨。重在选题策划,突出权威解读、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具体涉及新闻学、传媒学、立体与平面传媒理论、技术手段与方式研讨交流等,同时辐射其它交叉学科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 主管单位:陕西省出版印刷公司
- 主办单位: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92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西段78号12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122
- 国内统一刊号:CN 61-1430/G
- 邮发代号:52-15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6期
学人風采
习雪
(F0002-F0002)
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回顾
古梦雪[1]
(1-4)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学专业“新闻+”育人模式研究
王秋艳[1]
(5-8)
全媒体背景下公安群众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姜丰[1]
(9-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内容创新与优化路径研究
武胜良[1]
(13-16)
网络“圈”与“层”:情感传染动力下的“同心趋同”圈层结构研究
刘英杰[1];黄如林[1]
(17-20)
短视频热潮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韩华[1]
(21-24)
涉警网络舆情的危机公关策略探究
林益鸣[1]
(25-28)
媒介化治理视域下(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转型实践——以西安市长安区融媒体中心为例
刘源[1];苍雪峰[2]
(29-32)
主流媒体短视频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作用研究
张晓妮[1]
(33-36)
“黑广播”的危害、治理难点及对策探析——基于安播监测网的“黑广播”监测系统
徐超[1];王彬建[1];邢蓓[1]
(37-40)
新媒介环境下人文类网生纪录片的表达与传播——以《但是还有书籍》为例
孟芷伊[1]
(41-44)
论《人民画报》英文版的形象建构
叶敏颖[1]
(45-49)
提升期刊印刷质量的实践探索
景晨[1];徐小瑶[1]
(50-53)
从地名图书出版浅析地名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张保林[1]
(54-56)
美术出版社期刊出版的现状与策略探析
谭国亮[1]
(57-60)
我国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差异化培养策略
王培[1]
(61-65)
立足·破解·调和:学生期刊栏目策划关键词
赵玮[1]
(66-69)
封闭空间悬疑电影中的叙事研究
朱奕璠[1]
(70-73)
刁亦男电影中长镜头的运用及其美学探析
高帅[1]
(74-77)
数媒时代红色英雄文化“碎片化”传播研究
周钰[1];班宁秋[1];金班逸[2]
(78-81)
辽宁抗联红色旅游文化的传播路径探析
许宁[1];席双双[1];景雅文[1]
(82-87)
基于语料库的南充对外城市形象研究
冉洋瑕[1];郑一鸣[2]
(88-93)
论古装剧服装、化妆、道具对国潮热的推动作用
胡蝶[1];刘艳[1]
(94-97)
文化空间视角下福州金鱼文化的非遗数字化传承路径研究
郭越[1]
(98-101)
元宇宙时代古村落文化沉浸式传播实践探索
邢振毅[1];王春枝[2]
(102-106)
符号学视域下隐喻研究的前沿热点与趋势探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沈蓓蓓[1];滕建珊[2]
(107-111)
熟人社会背景下乡村消费者的网购平台选择——基于对山东省滕州市X村的田野调查
刘亭亭[1];李蛰[1]
(112-117)
小红书的内容传播策略、效果与启示——应用AISAS理论的成功案例研究
孟思彤[1];陈功[1]
(118-122)
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艺术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葛文杰[1]
(123-128)
强化东盟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路径探究——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
张倩蓉[1];李端阳[1]
(129-132)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新闻学理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马可[1];王海[1]
(133-136)
人货场重构背景下地方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企业合作探索
马嫚[1]
(137-140)
文化创意与策划课程设计与思政融合研究
刘勤[1];林虹宇[2]
(141-144)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壹知行”微信公众号为例
冯立功[1]
(145-148)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诗教育人创新实践研究与启示——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
柯卓英[1]
(149-152)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研究
于春霞[1]
(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