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教育
University Education
简 介:《大学教育》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反映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改革成果,促进高等教育人才素质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和课程改革服务。
- 主管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201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广西南宁市鲤湾路1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437
-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387/G4
- 邮发代号:48-2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7期
基于“三商四会”的高素质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刘鑫旺[1];文世峰[1];苏彬[1];闫春泽[1];史玉升[1]
(1-8)
新时代推进统计法治建设的路径探究——以H省X市统计局为例
张翰[1];文小莉[1]
(9-12)
高校赋能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路径探究
吴小军[1]
(13-19)
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联袂下理工科高等教育反思:认知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李德强[1];蒋凌云[1,2]
(20-26)
数智赋能+“专思创”融合理念下本科经管学科实验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虚拟仿真综合实训为例
仲旭[1];任婷婷[1];李江霞[1]
(27-33)
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周磊[1];黎奕斌[2];路新卫[2];李琳[2]
(34-38)
高质量评价赋能教育公平的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
夏紫微[1];杨立军[2]
(39-42)
外国建筑史课程多环节梯级化教学模式探索
成帅[1];刘珊[2];李莎莎[1]
(43-47)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价值与运用
吴洋[1]
(48-52)
本硕贯通与学科交叉模式下流动传热类课程改革实践
张卢腾[1,2];马在勇[1,2];朱隆祥[1,2];连强[1,2];唐思邈[1,2]
(53-56)
服务于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野生动物保护医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田丽红[1];侯志军[1];李德才[2];郑冬[1];杨仕隆[1]
(57-62)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二线三段五星两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李发宗[1]
(63-68)
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工程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泽莹[1];胡源[1];黄瑶[1];朱大奇[1]
(69-74)
“智能+信息”化背景下遥感图像判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张锐[1];张学阳[1];肖龙龙[1];芦雪[1];徐灿[1]
(75-79)
水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王炜[1];魏清顺[1];段喜明[1]
(80-83)
基于交互式大模型的“师—生—机”多维度协同教学改革
林心薇[1];陈小瀚[1];李丹[1];刘桃丽[1];岑思[1]
(84-88)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材育人:挑战、要素与路径创新
朱毅萌[1];牛莉莉[1]
(89-93)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三维探赜
杨宗兴[1]
(94-98)
雷锋精神融入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路径探索——以雷锋“五个一”精神为例
潘剑[1];武晋国[1]
(99-102)
“双碳”目标下高校生态文化育人路径探析
汪小明[1];宫富[2];谭雅菁[1]
(103-106)
新农科背景下智慧农业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严光文[1];袁颖[1];李静[1];李佩华[1];胡建平[1]
(107-110)
广西兴边富民背景下民俗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
戚剑玲[1]
(111-115)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中STEAM教育的应用与探索
汪灵枝[1];谢永盛[2];何梁权[3];廖远萍[2]
(116-119)
“进阶式”仪器分析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与探索
张连明[1];黄艺鹏[1];李琳[1];闫力强[1];李静[1]
(120-125)
学科交叉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以水利类专业为例
隆院男[1];周蒙[1]
(126-132)
军队院校文职人员成长路径与职业规划研究
曲卫[1]
(133-138)
现代产业学院的培养目标、人本价值和经济属性
游静[1];庄丽华[1];石林[1];徐守坤[1]
(139-143)
新工科背景下民族高校自动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傅思忆[1];何磊[2];汪华章[2];周里[3];王巍伟[2]
(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