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河南图书馆学刊

河南图书馆学刊

The Library Journal of Henan

简  介:《河南图书馆学刊》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图书情报类期刊,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以及普及图书馆知识,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

  • 主管单位: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主办单位:河南省图书馆学会;河南省图书馆
  • 创刊时间:1981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郑州市嵩山南路150号河南省图书馆办公楼206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1588
  •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013/G2
  • 邮发代号:36-237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8期

面向未成年人的传统戏剧阅读推广创新服务研究——以东莞图书馆为例 廖瑜[1] (2-4)

面向用户的公共图书馆旅游信息服务策略研究 赵菲[1];王文涛[1] (5-7)

区块链技术保障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版权的机制研究 王小玮[1] (8-10)

公共图书馆适老健康信息服务策略探析——以甘肃省图书馆为例 陈媛媛[1];谢娟玲[1];周小燕[1];王凯君[1] (11-14)

基于人大需求的公共图书馆立法服务信息生态系统构建 孙笑笑[1] (15-18)

基于SIPS模型的公共图书馆地方名人文化推广服务研究 曹艺[1];汪莹莹[1];何斐[2] (19-21)

技术突围:DeepSeek赋能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技术优势、耦合逻辑和生态图景 陈雨[1] (22-26)

古籍数字化的分野与合作:基于个人与公共图书馆的两种路径考察 娄明辉[1];薛立静[1] (27-31)

《马拉喀什条约》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研究 何润楠[1];曲方[1] (32-34)

基于数据中心的公共图书馆数据运营体系建设研究——以深圳“图书馆之城”为例 李德惠[1] (35-37)

基于儿童阅读现状的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董海[1] (38-40)

基于用户体验的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优化策略研究 刘彤彤[1] (41-43)

基于场景化视角的公共图书馆夜间延时服务研究 安秀红[1] (44-46)

数智时代地方普通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探索 李绍锋[1] (47-50)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企业服务供给的调查评估 周爱丽[1] (51-55)

“新双高”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构实践路径 焦基鹏[1];刘中华[1] (56-59)

基于incoPat的安阳师范学院专利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吉宇宽[1];陈柯言[1];王会丽[1] (60-64)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活动质量提升策略 宋瑞敏[1];郭春明[2] (65-67)

5W传播理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推广传统文化的策略思考 陆东平[1];柏雪[1] (68-70)

基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三大支柱自主学科知识体系建设研究 张一凡[1];沈姣[2];董金梅[3];袁斌超[4] (71-74)

新质生产力赋能全民阅读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 张毓晗[1];邓腾彬[1];刘明[1];隆丽华[1];蒋丽君[1] (75-77)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数字图书馆的实践策略研究 谭雪花[1] (78-81)

视觉障碍读者的阅读孤独感干预研究——基于认知行为理论 李媛[1] (82-84)

新媒体环境下农家书屋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抽样调查 程大帅[1] (85-87)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研究 任旭莉[1] (88-90)

基于社会网络推荐技术的图书个性化服务模式构建 周文欢[1] (91-93)

价值视域下谱牒文献发展管窥 杨爱华[1];杨珂[1] (94-96)

农村图书馆现状调查、困境及建议 骆红梅[1] (97-100)

数智时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陈夏[1];龚思婷[1];杨华东[1] (101-103)

人工智能驱动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精准推送机制研究 董风霞[1] (104-107)

文化强国背景下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究 张振[1] (108-110)

宜宾地域文化与图书馆哪吒主题资源建设探索——以宜宾市图书馆为例 李富珍[1] (111-112)

中国真人图书馆发展研究 仇冬强[1] (113-116)

新型社会智库建设与图书馆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郭芸芸[1] (117-119)

ChatGPT与图书馆3.0:人工智能在学术研究支持中的双刃剑效应 黎意慧[1] (120-123)

基层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思考 杨保华[1] (124-126)

古籍保护的多维视角与实践策略探析——以河南省图书馆为例 王继娜[1] (127-129)

个人信息保护的中国范式——生成逻辑、规范模式和优化路径 徐春晖[1] (130-132)

胡秉虔遗稿刊刻流传考 陈功文[1] (133-136)

清中期江南士人坐馆藏书之家对学术影响研究 徐书林[1] (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