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社会科学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4-2016)、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5)
简 介:本刊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既重视基础理论、历史问题、全国性问题,更重视应用问题、现实问题、青海问题的研究,突出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 主管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上滨河路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2338
- 国内统一刊号:CN 63-1001/C
- 邮发代号:56-1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追寻河源昆仑 传承中华文脉——青海昆仑文化多学科综合科考活动启动仪式简讯
(F0002-F0002)
辩证同构: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逻辑关系探赜
陈心林[1]
(5-17)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五个共同”意涵与实践进路
李庚伦[1]
(18-28)
场域·交互·认同:旅游语境下民族特色街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于西宁下南关街的考察
郑昊霖[1];贾伟[1]
(29-43)
青海昆仑文化多学科综合科考考察报告
索端智[1,2];鄂崇荣[1,2];胡芳[1,3];张生寅[1,4]
(44-54)
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
霍巍[1,2,3]
(55-64)
青铜之路羌中道:昆仑山下四千年文明交汇隐秘动脉
易华[1]
(65-73)
基于文化遗存的东昆仑山文化公园建设初步构想
唐中华[1];侯光良[1]
(74-92)
绿色发展促进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提升
郭朝先[1,2,3];万君[4]
(93-103)
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赋能绿色生产力:机理、挑战及路径
王怡尧[1];张玺[2];徐彬[2]
(104-115)
价值共创视域下乡村数治幻觉的生成机制与治理路径
汤志伟[1,2];方錄[1];许艳萍[3]
(116-128)
城市商圈的商业资本转化与治理现代化
张帆[1,2]
(129-145)
党建引领民族地区政治生态治理:意蕴、困境及路径选择
欧顺田[1]
(146-155)
法典编纂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行刑衔接机制的困境与出路
黄锡生[1,2];冯春阳[1]
(156-167)
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多维诠释与弘扬进路
王玉红[1];王喆[2]
(168-178)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的法治困境和改革建议
杨骁[1]
(179-188)
南宋“大一统”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穆琛[1];崔明德[2]
(189-199)
喜饶嘉措的佛学观与民族观研究——基于他在重庆汉藏教理院演讲活动的分析
李仲良[1];赵心愚[1]
(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