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抓落实如敲钉子”

邹咏航、王 倩


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习主席曾在《之江新语》中鲜明提出“抓落实如敲钉子”的重要论断: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这生动而形象地告诉我们,抓落实就要像钉钉子一样,才能抓出实效。小到推进具体一项工作,大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都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谋定后动“把准向”。想钉好钉子,挥准第一锤至关重要,“钉到了点上”,钉子才不会打歪。党员干部在抓工作落实中,倘若只凭一腔热血、一身气力是不行的,必须看清钉子的位置,精准下锤。具体落实中,我们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养成从科学理论中找方法、从政策法规中找依据、从上级指示中寻路径的习惯,在精准吃透“上情”、精确领悟意图中,落实好部署、开展好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用好“深、实、细、准、效”的方法沉到一线,在“蹲下去看蚂蚁”“解剖麻雀”中,摸清找准抓落实的发力点和突破口,防止情况不明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要坚持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不折不扣与求真务实、守正固本与能动创新统一起来,因时因地定好抓落实的任务书、施工图和时间表,确保从抓落实的“最初一公里”开始就走正、谋实、钉准。

掌握规律“挥好锤”。“抓落实首先要抓到点上、以点带面。”工作中,我们要处理好“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紧盯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和要害部位精准发力,以小切口打开大局面,用小举措撬动大革新,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呈现出“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蹄疾步稳、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对认准了、看好了的事雷厉风行抓落实,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倒排工期、稳步推进,切忌急躁冒进、急功近利,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抓落实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对那些因时间推移、形势变化而不合时宜、偏离实际的计划安排,该调整的要及时调整,需修订的应动态修订;对抓落实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要拿出务实举措纾困清淤、疏堵破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灵活有效的方法,确保抓落实有力有序、扎实稳健。

锲而不舍“砸实钉”。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同样,抓落实、见实效也不是一下两下、一天两天就能成的,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坚持“集智聚力向前进”打好总体战,既压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责任链,又注重集聚群众智慧力量,凝聚起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坚持“不钉牢固不撒手”打好歼灭战,不仅要有“一年干成几件事”的冲劲,也要有“几年干成一件事”的韧劲,不因初见起色就自满松懈,更不因难以立竿见影就失去耐心,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确保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贯通、落地、踩实,做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主动接好前任手中的接力棒,防止不求实际、乱换频道,全力以赴跑好属于自己的历史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