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须在“心”字上下功夫
呼斯勒
“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良好的官兵关系,既是增进军队内部团结的“黏合剂”,也是部队全面建设的“助推器”。习主席指出:“军队是要打仗的,如果上上下下都没有感情,怎么可能在需要时赴汤蹈火、同生共死?”新征程上,军队一线带兵人要大力传承发扬“双四一”“三互”等我军尊干爱兵、官兵友爱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倾注真爱、付出真情,营造心相印、情相通的良好氛围,凝聚起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
知兵要走心,摸清底数才能精准施策。知兵是带兵育人的第一步,所谓走心,就是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士兵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惑,而不是停留在花名册上的信息、汇报材料里的情况。要深入一线听心声。带兵人应多到训练场、宿舍、食堂,与士兵同训练、同生活,在朝夕相处中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认真对待、及时回应士兵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士兵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要关注细节察实情。士兵的思想往往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一个反常的眼神、一次沉默的回避,都可能隐藏着心结。带兵人要善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比如某个士兵近期训练热情下降,可能是家庭遇到了困难;某个士兵情绪波动较大,可能是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及时掌握情况,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要动态跟踪知变化。士兵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环境、任务、经历的变化而变化。带兵人要对士兵思想进行常态化追踪,定期与士兵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和困惑。特别是在执行重大任务、面临岗位调整等关键时期,更要加大关注力度,及时做好思想引导,确保士兵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兵要真心,倾注真情才能凝聚人心。爱兵用真心,才能激发士兵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部队成为一个温暖的集体。真心爱兵,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中,用真情实感温暖士兵的心灵。要关心关爱暖兵心。士兵远离家乡、投身军营,对亲情有着强烈的渴望。带兵人要像兄长一样关心他们,在生活上多照顾、在成长上多帮助,让他们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要公平公正树清风。公平公正是对士兵最大的尊重,也是凝聚兵心士气的重要保障。在士兵的成长进步、评功评奖、入党考学等问题上,带兵人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搞亲疏远近,不徇私情,让每一个努力付出的士兵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让每一个有潜力的士兵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要容错纠错鼓干劲。士兵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对于他们的失误,带兵人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而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态度,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尤其是对于有上进心但暂时遭遇挫折的士兵,要多鼓励、多引导,给他们改正错误、证明自己的机会。通过这种包容和信任,让士兵感受到带兵人的真诚关爱,从而更有勇气面对挑战、积极进取。
育兵要倾心,倾注全力才能锻造尖兵。育兵是带兵工作的核心目标,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士兵,必须倾心投入,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塑造品格、磨砺意志,助力士兵成长为能打仗、打胜仗的尖兵。要扭住思想铸灵魂。育兵先育魂,强军先强心。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士兵头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培育,引导士兵深刻理解“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筑牢保家卫国的思想根基。要立足岗位强本领。根据部队的使命任务和岗位需求,结合士兵的特点和特长,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例如,对于军事素质较强的士兵,要重点培养其指挥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对于基础较弱的士兵,要耐心指导、重点帮扶,帮助他们补齐短板。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让每个士兵都能练就过硬的能力素质。要磨砺意志壮筋骨。军队是锤炼意志的大熔炉,要在艰苦的训练和任务中磨砺士兵的意志品质。例如,在按纲施训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组织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复杂环境下的战术演练,让有潜能的士兵在挑战极限中突破自我;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鼓励士兵迎难而上、敢打必胜,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如此经过千锤百炼,方能培养出关键时刻豁得出、顶得上的新时代革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