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周长峰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而能否在人工智能领域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的关键指标。习主席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这一重要论述,坚持自立自强、融合发展、规范治理,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推动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自立自强,筑牢人工智能发展根基。人工智能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领域,唯有坚持自立自强,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就要求我们把增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稳步夯实发展基础。要把基础理论研究摆在突出位置,聚焦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理论方法等关键领域,为科研工作者搭建勇闯理论前沿“无人区”的宽广舞台,鼓励他们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大胆探索、潜心钻研,追求变革性、颠覆性突破。要拿出“啃硬骨头”的决心,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卡脖子”难题,瞄准现有短板精准发力突破技术瓶颈,着眼长远布局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要加快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攻坚核心芯片、布局新型设施、完善算力网络,不断夯实算力支撑,实现从核心技术突破到生态体系的全方位构建。
推动融合发展,释放人工智能应用效能。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赋能应用,是人工智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路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禀赋,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系统思维推动融合发展,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要加强人工智能与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赋能优势,以技术突破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要强化政策工具协同发力,打好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组合拳”,灵活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财政税收优惠等政策杠杆,引导人才和资金向人工智能创新关键领域聚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支撑和资源保障。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构建全学段培养体系,完善科研保障与人才评价机制,营造尊重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生态,让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育得出、引得进、用得好”,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完善治理体系,实现人工智能安全可控。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治理体系,让人工智能在安全可控的轨道上健康发展。要加快完善人工智能领域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构建覆盖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等环节的全链条治理体系,为人工智能健康安全发展立好规矩、划清边界。要建立动态适配的治理机制,根据技术演进态势及时调整规范体系,让制度既保持稳定性又具备可操作性,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清晰指引。要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为指引,主动对接联合国、G20、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推动各国在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等方面加强协调对接,构建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让人工智能更好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