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良作风 擦亮精神底色
梅永前
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无数革命先辈以对党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不惧牺牲,以优良作风树起一座座精神丰碑,方志敏就是其中的一面旗帜。这位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民族英雄”的革命家,不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组织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更以其崇高品格和优良作风,为广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树立了典范。
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方志敏认为,革命是拼命的事,我们应该准备牺牲一切,去和敌人拼命,革命才能够成功。不幸被捕入狱后,他坚定地表示:“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方志敏坚贞不屈、毫不动摇,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气节,源自于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前进道路上,面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像方志敏那样,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以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铆定战位作贡献。
深入群众的务实作风。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方志敏非常注重通过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方志敏走遍了弋阳、横峰等县,深入群众了解疾苦,推动发展土地革命,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他曾说:“我们是鱼,群众是水,群众工作做得好,我们就如鱼得水,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前进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应大力传承这种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务实作风,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意愿,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尽心尽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勇于自省的严实作风。即使在革命工作异常繁忙时,方志敏仍坚持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他曾坦言,我们犯了不少错误,受了不少损失。被俘后,方志敏在狱中仍笔耕不辍,为的是把“十余年斗争的经验,特别是这次失败的血的教训”,用笔写出来贡献给党。他在遗作中多次分析军事失误,这种勇于自省和自我批评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前进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像革命先辈那样,以刀刃向内、勇于改过的态度自省吾身、善修其身,在常思己过、常掸灰尘中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集中展现了方志敏的清贫风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在担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期间,方志敏经手的革命经费数额巨大,但他始终严于律己,保持清贫本色。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带领红军和根据地人民开展生产自救,千方百计克服经济封锁。入狱后,他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习主席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一路走来,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持甘于清贫、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我们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先辈学习、向先进看齐、与榜样对标,以清正廉洁为荣,以奢侈腐败为耻,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始终做到干净干事、清白为官。
优良作风不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内在信仰的自然流露;不是一时的表现,而是一生的坚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方志敏等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犹如一面明镜,照见我们每个人的初心与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弘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作风,将其转化为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工作状态,转化为心系人民、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自觉追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