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扫“思想灰尘”
庞斯年
扫除“思想灰尘”,既是党员坚守初心本色的内在要求,也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必然选择。毛泽东同志就经常用“扫帚”打比方,“对于中国人民脑子中的落后的东西,我们要去扫除,就像用扫帚打扫房子一样。从来没有不经过打扫而自动去掉的灰尘”。举起扫帚向外,它是扫荡敌人的斗争武器;握住扫帚向内,它能扫尘除垢、净化灵魂。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共产党员就是以“打扫灰尘”作为自我革命的良器善策,勤于自省、及时纠偏,使我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新时代新征程,习主席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房子落灰不打扫,会慢慢污染环境;思想蒙尘不打扫,就会使理想信念动摇,最终步入歧途。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靠纪律约束,也靠自我管理;靠他人监督,也靠自我反省。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主席嘱托,坚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勇于自我警醒,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接受批评监督,让“思想灰尘”无处藏身,让“心灵之屋”窗明几净。
清扫“思想灰尘”,需尽早趁早、防微杜渐。《朱子家训》中讲“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指天刚亮之时就要起来,打扫厅堂院落。思想作风问题如同庭院中的灰尘,需要提前介入、防患于未然,如果不及早清扫,不良作风和错误思想就会越积越重,由量变产生质变,轻则思想滑坡、言行失格,重则突破底线、触犯法纪。“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那些步入歧途的党员干部,大都在思想跑偏之初不能主动检视自己、不及时纠偏正向,而是在犯下错误之后才幡然醒悟、悔不当初。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欲病救萌、防微杜渐的高度警觉,坚决筑牢拒腐防变、廉洁自律的思想堤坝,让“思想灰尘”无处落地、让腐败之毒无法入体。要立知立行立改,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及时将问题扼杀于萌芽,避免“小病”成“恶疾”,“小错”酿“大祸”。
清扫“思想灰尘”,要常洁常净、坚持经常。思想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长期性,清扫“思想灰尘”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了”。习主席强调:“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永无止境,永远都是进行时。”随着职级的提升,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和考验也越来越多,只有常怀自省之心、常存修己之念,把“正心除尘”贯穿到日常工作生活的全过程,才能时刻保持思想上清清爽爽,行为上一尘不染。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水滴石穿的精神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切不能“热一阵,冷一阵”“紧一时,松一时”。要经常同党中央指示“对标对表”,坚持用党规党纪“扫描透视”,时刻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警醒反躬自问,及时排查并纠治自身在廉洁自律、工作态度、思想作风上的问题,给思想灵魂修枝剪叶、强根固本,始终做到初心如磐、思想纯正。
清扫“思想灰尘”,应不留死角、到边到底。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地面很大,要靠我们一寸一寸地去扫。”清扫“思想灰尘”应不留死角,不能以其偏而不以为然、以其轻而不以为病,否则极易藏污纳垢、留下隐患,使其在“破窗效应”中传播蔓延,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后果。想“扫”得彻底,要主动参加党内政治生活,在广泛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反思不足、查摆问题,坚决抵制一切腐蚀党员思想灵魂、污染党内政治空气的“不正之风”,扫净思想灵魂的边边角角,实现清扫范围“零禁区、无死角、全覆盖”。此外,要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将自己时刻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让个人履职尽责情况、思想作风问题充分暴露在阳光里,坚持边检视边整改,不留任何容易沾染灰尘的犄角旮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