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

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赵 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恩格斯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1873年,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发展需要着手进行《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书中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原则的丰富阐述,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科学的方向指引,尤其是其中提到的“自然报复”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璀璨的真理光芒,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认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自然界孕育了人类,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另一方面,人类与自然界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从自然界中取得材料,以劳动为中介,把材料转变为财富,把“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并在不断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形态。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恩格斯通过“报复”的比喻尖锐展现了人与自然对立下的极端情形,即当人类违背自然生态平衡规律而进行盲目的、无休止的改造自然活动后所造成人与自然的“两败俱伤”。恩格斯认为,想要达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必须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以超越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视角和观念来指导人类的生产活动,从而松解人与自然紧张的对抗关系,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清醒认识,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自觉遵循。

把握人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必然逻辑。在恩格斯看来,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制约着人类实践活动,同时,“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改造和被改造、作用和被作用的实践关系,并且这种改造和作用必须以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相比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一方面,自然规律是“永恒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另一方面,自然规律是“历史的”,随着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这些客观规律,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否则不仅无助于人类社会发展,反而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水平,科学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改造自然,逐步形成人与自然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正是基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遵循,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实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美好愿景。

聚焦人类永续发展的价值指向。在恩格斯看来,自然的可持续性构成了人类永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然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短视、逐利的本质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盲目开发和攫取,使得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被忽视。在迈进文明社会的进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必须面对和解答的重大课题,必须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当前,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仍存在短板弱项,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仍有堵点难点,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依旧至关重要。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