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李 涛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智能化,是指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信息化、数字化,推动业态、模式等改革创新;绿色化,是指通过绿色转型升级推动低碳发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融合化,是指实现不同产业门类之间、区域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上下游环节之间高度协同耦合,更好释放产业网络的综合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指出“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为充分发挥数实融合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路径。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并不断强化其对先进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一,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推动其生产效率、资源配置和产品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其二,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有效催生现代产业的新形态新模式并深度嵌入现代化产业体系之中,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其三,通过新技术融合运用,有效促进产业间协同与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产业体系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数实融合是一个深度交织、相互促进的过程,数字技术不断向实体经济的研发、生产、销售、流通环节渗透融合,不仅创新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更重塑产业组织形态与制造流程,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实融合持续推进。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重点领域融合创新,加快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数字经济规模由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1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截至2023年末,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目前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的示范工厂得到应用。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数实融合的重要作用,未来需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算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提升对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结合产业和区域优势,培育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以及“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推动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形成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大数字化共性技术开发等领域资本投入,释放大型平台企业技术、数据、服务等资源优势,打造多层次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鼓励行业、企业加快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技术工艺、设备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
二是推动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升级,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及其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制造业领域,培育数实融合发展示范平台,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整合业务系统、打通数据链,推动全过程、全链条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提升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综合集成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在电子制造业、信息通信业等领域,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的重点产业数据中心,支持具有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能力的企业打造产业数据平台,以数字化供应链为依托,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固链。在农业领域,鼓励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构建现代化农业信息体系,搭建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现代农业大数据系统,将农业生产、管理、销售体系进行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农业数据的收集、加工、分析、处理能力,有效激发农业新活力,带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智能化发展。在服务业领域,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开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外包,整合优化生产服务体系,引导、支持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提供针对性强、使用便捷、成本合理的数字化服务。
三是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提升数据要素的流通效率,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和市场化流通交易。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大数据交易全产业链,以数据要素协同提升全产业链效率和数据资源价值,释放数据要素的转型带动作用。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提升传统企业的数据资产管理意识和能力,引导企业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工业数据进行采集与存储,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发挥大型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经营主体的资源优势,培育建设多样化、多层次工业数据服务体系。
四是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的财政补贴力度,围绕数实融合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金融支持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设立专项基金,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设备升级、平台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融资渠道。完善数据管理与应用相关政策,探索高效的数据要素定价机制,加快明确数据权属,健全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增强数据要素市场的安全防护能力,推动数据资源安全有序开放,建设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