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不断提高网络育人能力

胡青贵


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青年官兵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数字技术驱动智能媒体深度发展,对“网生代”青年官兵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刻影响。习主席强调:“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必须解答好网络育人这个必答题,确保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铸魂育人最大增量。

运用网络技术为理论武装赋能。网络是新兴的传播媒介、传播空间,利用互联网赋能理论武装,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客观要求。要创设融合式、不断线的全时学习条件,做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同步推进。线上可依托学习强军APP、军事职业教育平台等网络载体,线下突出现地宣讲、集中辅导等活动形式,确保官兵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建设高时效、立体化的理论传播矩阵,依托本地网络平台开设理论学习专题专栏,以多种形式推出接地气、易共情的融媒体作品,让理论学习更加通俗化、形象化。创新互动式、可体验的多样学习模式,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制作全景视频,提供沉浸式学习新体验,实现随时随地扫码听讲,常态开展理论学习闯关活动,提升理论学习的参与感和趣味性。

发挥网络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助力。新时代青年官兵喜欢在网上社交,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迎网而上,主动占领网络、贴近官兵、赢得官兵。教育内容安排要精当管用,着眼网络时代碎片化、快餐式、选择性强的信息获取特征,坚持以内容建设为基础,一个阶段突出一个重点,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实效。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网络发展大势,推动教育模式因“网”而变、向新而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互动、由抽象说教变为形象感化、由“一时一地”向“随时随地”转变。教育形式要做到喜闻乐见,探索运用网络化沉浸式交互性教育方式,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办网上课堂、开展微课教育等,不断用“数据线”加固生命线,用“信息力”强化思想力。

借助网络平台为带兵育人增效。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军营,青年官兵“网痕”“网印”愈加明显,借助网络知兵爱兵带兵,是新时代一线带兵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要善借网络关爱官兵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交朋友、同关注、共分享,善于通过他们的表情符号看思想状态、聊天语言看心理情绪、转发内容看观点倾向,使网络成为知兵的“听诊器”、带兵的“助推器”。要善借网络集聚官兵的聪明才智,通过设置网上“咨询栏”、开设网上“意见箱”等,鼓励官兵在网上对单位建设建言献策,利用网络手段问计于兵、问需于兵,推动带兵育人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