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努力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本报记者  陆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指引着云贵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发进取,展现新时代风采。

春茶吐翠、百花争艳,5月的云南色彩斑斓。本报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踏上彩云之南,探寻云南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展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云南发展新局面。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丽江城外、高山脚下,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盛开”在蓝天与雪山之间。站在产业园的入口,玉龙雪山的轮廓在天际若隐若现,记者脚下则是一望无际的玫瑰花田。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的场景,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保吉村纳西族姑娘和月华仍然心潮澎湃。

在展厅察看玫瑰、马蹄莲鲜切花品种展示,在玫瑰花种植区了解智能温室无土栽培技术,在分级包装生产线察看从筛选、分级到包装、发货的全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花卉产业前景广阔,要着眼全产业链,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不断深耕细作,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

漫步在智能温室的玻璃穹顶下,成片的彩色马蹄莲像打翻的调色盘,从淡紫渐变到鹅黄。园区工人戴着宽檐草帽,在晨雾中小心翼翼地弯腰采摘。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新品培育到技术推广、从生产管理到市场拓展,科技成为丽江花卉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缪小林告诉记者,云南拥有独特的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气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宜种植鲜切花的三大区域之一。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以园区经济聚集产业,将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特色农业、文旅等高质量发展,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文旅融合促进经济发展

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清澈溪水从雪山缓缓流下,一座座纳西族民居依山就势、临河傍水、错落有致。潺潺溪流与蜿蜒曲折的石板路、灰瓦白墙的古朴建筑相映成趣。在丽江古城经营云南特产9年多的商户纳西族阿妈兴致勃勃为记者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走过的路线。她说,习近平总书记频频与大家互动交流,了解商铺经营状况和游客感受,了解古城营建历史、纳西族民居特色和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情况。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是全国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东巴文被称为“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古乐被誉为“音乐活化石”。丽江古城内的木氏土司府衙署见证了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讲解员和茂蝶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察看木府主要建筑,参观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成果展示时强调,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多年来,通过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改善人居旅游环境,丽江古城走出了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丽江古城区区长阿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这座美丽的古城焕发出新的光彩。我们将努力维护古城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开辟茶马古道马帮景观等多样化民族文化体验项目,打造更多民族风情特色民宿,在传承与发展中带动当地各族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赵书虹认为,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是镌刻在民族血脉里的“国之大者”。文化遗产不应只存在于古籍书页的墨香中,或止步于网络空间的热点谈资,而是需要我们以匠人的执着、创新者的勇气,将千年文脉融入一针一线的坚守、一唱一和的传承、一砖一瓦的雕琢,让文化基因在时代沃土中生根发芽,绽放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云南旅游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在旅游发展中充分发挥生物多样和文化丰富的资源禀赋优势,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云南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要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九三学社中央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大学教授段昌群长期关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他认为云南连接青藏高原与中南半岛,地处长江、珠江、澜沧江等诸多大江大河上游,是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特丰地区,提升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生态功能,事关国家生物安全,关乎下游我国黄金经济带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澜。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云南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要义所在。云南通过高质量环境保护为国家提供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持。国家大力支持云南的高质量发展,也将显著提升云南的环境保护水平,国家与地方协同共振,为“全球南方”国家处理好系统保护与区域发展关系贡献了云南方案。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具有连接南亚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卢光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既是对云南开放发展一以贯之的战略指引,也是对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的统筹谋划。云南的区位优势就是发展优势,未来在深化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建设,构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建设先行先试区上应展现更大作为,为促进西部地区以高水平开放支撑高质量发展,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可感可及作出更大贡献。

云南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云南的生态保护。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院长杨正权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云南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是云南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稳定务工的300名工人,包括纳西族、藏族、白族、普米族等多个民族,采花、包花、运输,鲜花产业通过各个环节的紧密合作,书写了各族民众团结协作、和睦相处,共同做好“一枝花”的美好图景。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规划负责人张丽辉告诉记者,为了让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花卉产业,园区精心组织开展学讲普通话。园区里,各民族群众携手共事,亲如一家,不仅实现了增收致富,更收获了和美安乐的生活。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里,绽放的既是“现代”之花、“特产”之花、“共富”之花,更是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历史上,丽江就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共融的区域,纳西族、藏族、白族等11个民族在此聚居。时光荏苒,如今,丽江古城依然敞开怀抱,容纳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丽江人”。漫步丽江古城,特色土菜馆、牦牛火锅店,小粒咖啡店、普洱茶店,东巴纸坊、网红书店,手工银饰店、文创商品店,还有旅拍摄影店……商铺林立、商品琳琅。品志服装店里,店主莫品志忙得不亦乐乎,这些天,他一直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店前走过,我大声地向他作了自我介绍。”20余年前,他和爱人从浙江温州来到丽江开店,古城优美的环境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让他们一待就是20余年,他乡如今已是家乡。

云南是多民族和谐共生的边疆省份,是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玉溪师范学院院长段红云表示,我们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让云南各族儿女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奋力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谱写好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