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王义桅:中国式现代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2023年09月06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3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十周年。如何总结进展与经验,怎样评估十年来的进程,怎么看当下中外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是中国学术界重要的话题。人大重阳就“一带一路”十周年主题开展了系列讲座,向全球讲述“一带一路”的进度。4月19日第四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主讲。以下是演讲实录的第一部分:

  《易经》里有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推进的,穷生变。变完以后目的是为了通达天下,所以我写了一本书《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一带一路”的核心思想是五通,通的目的是成久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个核心词间是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呢?需要我们构筑自主知识体系。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学视察时,特别提出了这个命题。

  如果用西方经济学来理解“一带一路”,或者用政治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总是感觉说不清楚,甚至也不是一个单一学科。“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哪个学科呢?是政治学、经济学、是历史文化甚至宗教、地理,它涉及到各个学科,所以必须有一种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我们的时代命题。

  现在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一带一路”经济学、“一带一路”政治学,我称之为“一带一路”政治经济文化学。首先它不是一般地缘政治的概念,它强调互联互通,不是分的逻辑;也不是简单的地缘经济的概念;当然也不是地缘文化,在不同文明之间简单的交流互鉴,还不够,因为它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以,我尝试提出“一带一路”政治经济文化学,“通三统”,上外马丽荣老师提出了新丝路学,是道统,思路精神,两千多年;王文院长提出了一带一路学,学统,在“一带一路”各种知识体系上形成一个大的学问;我本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我称之为政统,政治政也,跟自由人类联合体,真正的世界历史之间,马克思主义讲的是非常契合的。

  也是各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集约。所以,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何去何从,有两个马可·波罗。右手边是美国地缘政治国家写的一本书叫做《The Return to Marco Polo’S World》,回到马可·波罗的世界,当时的世界是地缘政治的世界,东西方还是有隔阂的,各种文明之间时断时续的交流是不够的。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不是回到那个分裂的世界里去,而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两个马可·波罗,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传播者还是地缘政治分裂的两个马可·波罗的世界展示在我们面前。

  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只要各国有意愿,我们都欢迎。”这几个“是”与“不是”,讲明了“一带一路”的真实样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到了,要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可以说是由内及外,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西方经济学有“帕累托最优”,一个成员福利的增加没有牺牲群体里其他人任何的福利,就是一种所谓的最优状态。但是,这还不够,不光是减少,我们要增加。“孔子改进”超越“帕累托改进”,这是哲学家赵天阳先生提出来的。“孔子改进”在二十大报告中怎么体现的?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五大支柱,总书记思想很多都是五,可能是金木水火土的五,推动人类共同现代化,就是“一带一路”。“五通”最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五大支柱。马上是世界读书日正在来临,以前先贤们比较注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今天更多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读书,所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召唤着我不断的思考“一带一路”怎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总书记有两个经典论述,在2017年中国政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第一次提出,说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了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告诉我们以前提出“一带一路”很多人说是为了解决中国走出去、产能合作、拓展市场,甚至有人说是中国的西进,往欧亚大陆的西端走。当时奥巴马总统提出“重返亚洲”。但后来我们是一种新的开放,包括地方的走向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的分工,比如中欧班列。到现在“一带一路”已经从原来的一种经济合作开放的概念上升到一种全球化的安排,所以,我在《世界是通的》的这本书中明确讲,打造一种包容性的全球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这对“一带一路”的定位不断的提升。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与世界政党峰会上有这么一句话,“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这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和外交政策主张、合作倡议紧密相连、具有代表性的和合共生。

  这就是和合学:“和”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合”就是合作,“一带一路”,分别是目标驱动,问题导向,克服当前世界面临的四大赤字,如果是五大赤字的话可能还有平等赤字,解决世界之痛,因为“痛则不通”。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今天的“合”当然不是建立全球帝国,也不是简单过去全球化造成的一种不平等,今天我们要一种新的合和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

  之所以这么说,包括西方哲学家,比如德国未来学家霍克斯说,当今世界就像电脑系统一样需要系统重置,全球化的底层逻辑现在看起来暴露无遗,比如俄乌冲突,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把传统上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治、公共产品等很多理念颠覆掉了,当然也有人说俄罗斯也颠覆了他们很多的理念,边界、领土、主权等等。全球化的底层逻辑和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需要系统重启,这个重启不是推翻重来,而是有一些新的理念来引领,不是小打小闹。

  世界体系是怎么一步步到今天的?从近代以来的所谓的三角贸易,当时欧洲通过先进技术、资金和枪支弹药到美洲去挖金矿银矿,但人手不够就在非洲贩卖黑奴,形成了所谓的三角贸易,这种使得所谓的新大陆处于一种被殖民状态,后来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极大的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崛起成为全球性霸权国家,创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联合国体系、政治经济学都把它称之为一种中心-边缘体系,从欧洲的中心-边缘体系到美国中心-边缘体系,西方中心论到美国例外论、天定命运论。虽然世界舞台8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但他们在全球体系中的权力是远远不够的,和我们讲的人权是高度不匹配的。能够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屈指可数,中国就是其中一个佼佼者,学习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没有形成一种所谓的拉丁美洲政治学家说的所谓依附于西方,建立全产业链的体系,今天变成了世界工厂,我们才敢提出“一带一路”。提出了双循环,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我把它称为一种主场的现代化,主场的全球化,“一带一路”双循环就承担起这么一个重要的使命。

  过去我们讲改革开放,主要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因为他们有先进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现在和他们有越来越多的竞争关系,他们纷纷把中国列为systematic rival(系统性的对手),当然还有很大的互补合作空间,但他们现在政治挂帅,老是强调中国和他们是一种竞争关系,甚至有些战略性竞争的概念。但是回头看,我们和世界上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反而是一种互补合作的关系,他们大部分相当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或中期阶段,所以中国的经验对他们是最为鲜活的。中国既能够从全球价值链里迈向中高端,跟发达国家可以说我们是G20成员、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金砖国家,我们又是和发展中国家和金砖国家形成了新的价值链环流,这是双环流价值链体系,这是人民大学前校长刘伟和他的项目团队在国开行项目上提出来的。

  全球化的运作来讲,如果放在更大的历史背景看,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从四大发明、今天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呢?形成了今天代表性的世界级的三大文明,中华文明强调做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儒家为代表。基督教文明,有人说是希腊文明,希伯莱,西方文明的源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事,所以他们讲的现代化主要是德先生、赛先生,主要是赛先生破坏环境的,征服自然的。他们实现现代化以后说,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有人说印度文明,印度文明因为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所以它是多神论的,伊斯兰文明是一神论的——强调做信徒人与神的关系。西方现代化就否定了做人的中华文明和做信徒的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

  今天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像印度和中国同时在崛起,让世界三分之一的人走向现代化,改变了人类历史版图和现代化的范式,让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超越了以资本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和现代化的模式,这是今天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

  法国学者勒内·格路塞在《从希腊到中国》一书中提到,人类的奇遇中最引人入胜的时候,可能就是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相遇的时候。这种相遇,丝绸之路本来就连在一起,他讲的相遇应该是指一种共融,是一种化学反应,不光是物理反应。西方开启了现代化,由果溯因,将现代化定义为人与自然关系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引发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他否定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中华文明,人与神关系的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现代化的可能性。的确像土耳其伊斯兰国家,百年世俗化希望融入欧洲,几十年申请加入欧盟,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最近他们又回到突厥或者奥斯曼,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所以,文明古国怎样走进现代化,是放弃传统,还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既学习借鉴西方的现代化又超越它,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时代命题。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了从现代化的中国之问到中国的现代化之问的跨越。以前,像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这么古老的文明,不信单一神的这种文明能否实现现代化都是一个问号,到今天中国不仅实现了,还提出人类的现代化之问,而且这个现代化不是简单告别传统文化,而是讲各种文化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以,总书记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这个文明本来就是复数的,近代西方人说它是单数的,所谓的普世文明,就是现代化唯一的模式。现在我们说现代化本身基础是文明多样性,不光是国家文明,现代文明也应该是多样的,从而创造一种文明的多样形态,这是“一带一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能够给世界实现共同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坚持正确的方向、正确的理论、正确的道路不动摇,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将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我们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随着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推进,我们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为世界提供更大规模的中国市场和中国需求。我们将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为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我们愿同各国政党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有人说,人类本来就是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还要提出来?人类这个概念以前也有一些歧视性的,比如人类学研究对象是被人类的。今天我讲的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包括环境的那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的人类观,汤因比写的,《人类大地母亲》,人类不是世界的主宰,以前科学技术、现代性都强调人是主宰这个世界的,就像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所以,现代性造成对传统和自然的破坏,后来像马丁·阿尔布劳还有吉登斯提出了全球性的概念和全球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人类性,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看我这本书,翻译成了“A Globe Community For A Shared Future”,和那个有点对应,这也是阿尔布劳先生给我写了序,征求他的意见。本来我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全球Globe的概念,但是又结合了全球化,所以,最后英语翻译折中。这里我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性,不是原来人类式的人类中心的概念,因为它强调的是具有包容性的共同体。过去有很多共同体,像滕尼斯讲的血缘共同体、地理共同体,政治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我们现在叫做欧盟,欧洲共同体。Community基本都是同质性的,伊斯兰世界有一个“乌玛”,只有信伊斯兰教的才是共同体,不信的不是共同体,基督教也是信同一个神的。

  在中国是儒道释并存,不是信单一神的,所以,不同信仰不同意识形态的能否形成共同体,这是世界性的难题。比如费孝通先生,西方团队常常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一个个团体。团体有一定的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很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好的。”两个关键词,界限和事先规定好的。

  我们讲孔子说,有教无类,天下无外,我们没有认为是有界限的。当然古代的天下不是今天的世界,它是东方文明的概念。今天共同体只有上升到整个人类才不会有一种负外部性,所谓的负外部性,比如欧共体对于欧洲内部加入的人是好处的,但对没有加入欧洲的成员国反而造成了隔阂甚至冲突。比如2014年乌克兰想加入,当时跟欧盟签紧密合作伙伴协定,后来又想加入北约,形成了一种今天的冲突。能否超越这种有区域性、有界限的共同体,上升到整个人类,这样才不会有所谓的负外部性,所谓公地的悲剧,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包括联合国讲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当然很多国家是部落,国家能不能代表,就像比利时,曾经500多天没有中央政府,照样运转的很好。

  所以,用我们的中央政府和主权的概念来形容肯定是不够的。所以,今天我们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超越了同质性的。而且关键西方讲的共同体是事先规定了他们之间的差别、等级,但中国人讲事在人为,我们反对宿命论,我们开始翻成人类命运共同体common destiny确实不妥,因为destiny是宿命的宗教的含义,我们今天翻译成shared future,当然不太准确,因为命和运是两个词,命相对来讲是天道,很难改变的。但是运是可以事在人为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概是这个意思。

  既尊重天道又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了一神论的宿命论,又克服了多神论生命循环观,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的含义。就像现代化一样,为什么要么跟西方学习,成为西方或者成为西方附庸的这些国家才能实现现代化呢?其他的文明古国能否实现现代化?一穷二白的这些国家呢?中国讲的是事在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我们讲的,既然中国能够,为什么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可以呢?所以,我们发起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实现世界共同的富裕,共同的现代化,这个世界才能建立命运共同体,才能消除那种传统、单一神的、同质性的共同的负外部性,上升到整个人类,天下无外。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大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