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域名将由www.ncpssd.org调整为,欢迎收藏使用!
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打造产业支点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08月01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明海英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7月23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举办的2025年湖北“支点建设”系列研讨会第四场——长江大调研阶段总结交流暨“打造产业支点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5”专家组,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经开区的专家领导,以及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与会,总结交流长江大调研阶段性成果,围绕会议主题开展研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徐艳国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邓为主持会议。

  徐艳国提出,湖北支点建设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产业支点。首先,要结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发展定位,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结合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优势主导产业,营造由产业集群拉动形成的产业生态。其次,结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土地城镇化水平,做实做强工业园区。再次,抓好营商环境这一根本和命脉。此外,建设高水平的交通物流体系,以供应链思维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关于进一步做好长江大调研后续工作,他提出,长江大调研要形成成果清单,聚焦问题,形成报省委省政府参考系列咨政报告。

  专题研讨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郭朝先认为,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应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吸引培育高水平创新要素,解决融资难问题、发展耐心资本及良心资本,推进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石碧华提出,湖北需立足中部崛起战略,聚焦国家政策争取、区域协同机制健全、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对外开放与战略对接深化等举措,破解发展失衡与协同不足问题,释放综合优势潜能。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财经政策处处长张忠诚提出,湖北应聚焦三大方向发力:构建“五链融合”产业生态圈、重塑“金三角”产业地理格局、再现具有湖北特色的产业空间。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战略和规划处处长邬黎明提出,“十五五”时期,湖北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培育壮大高能级科创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战略规划研究所副所长侯彦全认为,组织变革与合作创新“双轮驱动”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需遵循“点线面网”培育路径,推动企业单点发展、多链协同及平台支撑网络的系统联动;分类推进“51020”产业集群,强化跨区域联动与城市群融合发展。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处处长杨威认为,支点是事关战略前景的支撑点、撬动点、着力点、制高点、关键点,在区域发展中需实现“好于、快于、优于、强于”其他地区。围绕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能级跃升等七大行动,是支撑产业倍增战略的重要力量。

  武汉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工委委员杨雪提出,“十五五”时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需聚焦具有牵引性和撬动性的政策措施,加强工业与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城融合。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负责人夏梁提出,要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空间布局;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激发现代化产业体系策源动力;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安全;发挥市场空间优势,拓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生长边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姚莉提出,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为产业升级注入核心动能;以交通枢纽建设支撑产业腾飞,构建内外联动的发展动脉;以产业能级提升筑牢产业支点根基,形成具有强劲辐射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会议总结了长江大调研阶段性工作,长江大调研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长江高端智库联盟(长江沿线13省市社科院、新华社分社、高水平大学智库54家成员、秘书处设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实施,在长江沿线13省市范围内聚焦服务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调研,成果旨在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并为“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5”提供学术和专家支撑。

  会议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图书情报中心、经济研究所承办。